【都挺好】作天作地,家教才是原罪

    来源:宇青留学    编辑:景舒奕    点击: 1135 次
电视剧【都挺好】大结局了,苏家的老少4人的争争吵吵打打闹闹终于也在苏大强换上阿莫兹海默症后兄妹三人终于握手言和。与我看来这真的是有些让人无语,看来编剧心中苏大强也是


电视剧【都挺好】大结局了,苏家的老少4人的争争吵吵打打闹闹终于也在苏大强换上阿莫兹海默症后兄妹三人终于握手言和。与我看来这真的是有些让人无语,看来编剧心中苏大强也是作天作地的没有了下限,除了老天来收了他也真的就没有办法了。整部剧虽然有兄妹反目、家庭内斗、职场风暴以及各种的勾心斗角、爱恨情仇,但我认为苏家兄妹3人的争执根源,只在于他们青少年时期的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如果家里有二孩的或者准备二孩的,请一定认真看完以下文字并准备对号入座。

苏大强家有三个孩子。

老大,学霸,学习好,直接去了美国。家里条件不好但是为了孩子的发展也要卖房支持了。在美国直接就成家立业了,有车有房有妻有子,想着衣锦还乡报答父母。老母亲去世后就感觉更加愧对父亲,对父亲的各种要求都无条件支持。对弟、妹自觉缺少了大哥应尽的榜样作用。

老二,普通人,和苏大强很像,没什么本事,但是很能作。不甘于普通人的生活一直想翻身,于是各种作。作没了工作,作没了老婆,作没了房子还差点吧自己作进去。对于老二苏玉成来说,“实力啃老”以及“巨婴症”这两个标签跑不掉的。

老三,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不但没有得到小公主般的自幼疼爱、及万千宠爱与一身,实际上是最不受待见的一个。妈妈不待见她,爸爸心有余而力不足后来也就习惯性冷漠了,老哥抢占了学霸的光环,二哥抢占了她所有的关注和资源。总之,明玉很不受待见,也没有什么存在感,对家庭的牵挂也淡,也对整个家庭都充满了愤世嫉俗的感情。

其实苏大强家不用闹得这么鸡飞狗跳、妻离子散的,大家如果早点把矛盾化解下可能不会这么僵。事实上他们家,苏大强妻子过世了、苏明哲媳妇要离婚、苏明成已经被净身离婚了、苏明玉连同居都算不上,基本上属于现实版妻离子散了。哥仨的关系不是那算读的好,都已经全武行反目了,也恶化不到哪去了。苏大强家里的问题很多,但是我觉得往根里算,就是哥仨小时候没好好教育,苏大强没当好家长,从小就长拧巴了。

孩子的本性都是自私的,都想独占父母的爱。但是当家里另外又有一个孩子的时候,父母的关怀就会被分散了。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做好引导和分配了。2011年后开放了二孩政策,还好按照目前的政策两个孩子就是上限了,多上点心总能做好平衡。否则像苏大强家里3个娃再摊上个不顶事的爹,就苦了孩子了。当父母有了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势必要对上一个孩子的资源重新分配。而如果2个孩子的年龄比较贴近还好,因为双方的感觉会更相似于同伴而不是资源竞争者。而如果2个孩子的年龄差在3-5岁左右,就很容易引起对资源的争夺。如果孩子的年龄差更大就会好很多,大部分都会坦然接受。所以我们在剧中看到明成和明玉有如斗鱼般不能相容。

苏大强的失败,在于2点:1.认同并支持了妻子对于孩子的不平等对待;2.对于老二的依赖和对于老大的奢望。作为矛盾的起源,苏大强的错误并不被明玉原谅,而且苏大强也从未计划去寻求原谅。苏大强认为自己还有2个儿子,而且自己也一直就准备依靠这2个儿子的。老二在身边,即使窝囊点也还有老大可以帮衬着。至于明玉,就当不存在好了。可是苏大强没有想到老二的不靠谱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围而老大也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光鲜和强大,所以苏大强只能接受明玉的帮助。虽然苏大强患病阿莫兹海默症后表现出了一些柔情,比如攒钱为明玉买补习材料。但是我想,如果他在明玉少年时期真的做出了更多的关怀,那明玉对他的态度应会是截然不同的。

明玉是个缺爱的人,这点在明玉为了老蒙的安危而翻墙可以看出。老蒙在她无助的时候给了她支持,所以老蒙对于她是亦父亦师的存在。苏大强的父亲的形象早已在明玉心中破灭了,但是她还是需要一个父亲的,所以当老蒙对她保护、支持时,明玉为自己心中的空缺的父亲的形象找到了人选。有人说看了明玉的戏就好像看到职场生存指南,但是其实她不必这样。人与人不必如此的心机,算天算地的。她为自己的利益出卖了二嫂就证明了苏家并不是她的家。 我不禁思考: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经历会让孩子成长的如此可怕?

在二孩家庭中,重视一个而忽略另一个孩子是很普遍的现象。虽然作为家长的你会否认但是这世界本来就没有完全的公平所以你也不会是例外。既然做不到公平,那就要考虑补偿的做法。同样家庭里往往有2个或更多子女成员的加拿大,在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以及子女同家庭的矛盾这方面的问题就少的很多。在我同加拿大本地人打交道的20年的时间里,似乎几乎没有听到过类似的争端。事实上不只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也是很少有类似的问题的。 这就说明这个问题并不是普遍的,甚至有可能是我们文化下所独有的。我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过于重视。事实上无论是啃老还是巨婴,都是父母对于子女过于重视,对其的要求无底限的满足而造成的。加拿大的家庭教育中对于孩子的自立培养比较在意,或者说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更类似于放养。虽然家庭也会有兴趣的培养,但都是以学生自己的需求为主的。家庭对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相同的基础教育资源的分配:如果老大上学时参加过培训班,老二也会有相同的待遇。其实这是加拿大家庭教育中,家长比较懒的表现。不同于中国家长针对性的精准匹配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而因材施教,加拿大的家庭采取的是放养状态。统一培养,如果有哪个孩子展现出了特别的天赋或者极强的兴趣在做倾斜,同时对另一个孩子给出同样的资源和机会,有孩子自己选择是坚持还是放弃。因为孩子是主动放弃的,所以就不会对家庭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均而产生不满。

所以,问题的根本在于资源的分配者。家长不应该过多的介入资源的分配,谁适合什么应有孩子尽量根据积极需求来主动选择。否则无论分配的多麽近似于平均也一定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另一个孩子的不满。正如我上文提到的,是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平均分配的。放手吧,这是我对中国家长的建议。如果苏大强能够重新选择,我想这也应该是他的心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