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骗子给盯上——留学中的十大骗局

    来源:宇青留学    编辑:邵老师    点击: 731 次
近年来留学骗局层出不穷!对于远离家乡的留学生来说,海外求学时“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但是财产安全也不容忽视。对每年发生的数千宗运用从最古老的骗术到最新花招的欺诈行为加以调查归纳,汇总出的一份清单,值得广大消费者引以为鉴。1.假扮移民局、

近年来留学骗局层出不穷!对于远离家乡的留学生来说,海外求学时“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但是财产安全也不容忽视。对每年发生的数千宗运用从最古老的骗术到最新花招的欺诈行为加以调查归纳,汇总出的一份清单,值得广大消费者引以为鉴。

1.假扮移民局、警察局

很多赴加拿大的留学的同学都有移民的想法。骗子还会从这方面入手进行诈骗。移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可能因为一点点问题就被拒绝,所以很多时候,申请移民都比较紧张,骗子就会抓住这一点进行诈骗。

要记住,移民局永远不会要求你把钱转入私人银行账户、或使用私人汇款服务。

2.网上投资欺诈

网上金融骗徒通过发电子邮件联络你,或者在社交媒体网站上、网站论坛上与你接近;互联网广告也可能将你引领到一个网站,而这个网站专门设计来收集你的身份信息。

要牢记:勿指望一夜致富。小心保护你的个人信息。不要受“内幕消息” 之类的宣称诱惑。删除和阻挡垃圾邮件。投资前务必索要你所需的全部资料,并将全部通信函件和投资资料复印保留。

3.假扮税局

一般情况下,如果对退税手续不太了解,也会成为骗子的目标。退税时,骗子会自称税局(CRA)给新移民发短信和邮件,表示有机会可以得到高额退税,只要在网上填写一些个人信息,进而得到重要的个人信息如社会保险号、信用卡号等等。

加拿大税局特别提醒民众,税局绝不会通过电话、短信或电子邮件来通知纳税人相关的税务事宜,无论是欠税还是退税,税局都只会通过信件来告知。

4.虚假绑架

要说近年来诈骗团伙最屡试不爽的诈骗手段,那一定要属“虚拟绑架了”。基本套路就是:对方自称是加拿大政府或者美国打来的,因某某事件或者处于安全考虑,要求他们不要与任何人联系。

留学生初来乍到,不太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为就是政府打电话过来的,所以就轻信了。骗取留学生的信任之后,骗子又打电话给在中国的家人,称他们的孩子在加拿大被绑架了,要他们交一大笔赎金。

这些留学生因为不接电话,所以家人也联系不上,就信以为真,将钱款汇至骗子的账户中。对此,中国驻外使领馆都已经发布通告,留学生如果接到此类电话,不要上当。

5.包裹未取

近期,频频有人接到自称是大使馆的语音电话,通知是有一份重要文件要取,或者是信息被盗用,需要本人亲自去澄清。语音是中文服务。这种电话骗子同样是以群发的形式进行。

这是一种较为低劣的行骗手段,广撒网,深钓鱼。其实,针对这种行骗,接到电话的人只要多问问周围的同学有没有接到类似电话或上网查看近期有无此类行骗行为即可发现。

但由于留学生初次独立地面对社会和生活,有些仍然生活在家长和老师构筑的外面的世界如此美好的想象空间,只有他们才会成为诈骗集团深挖的行骗对象。

6.论文代写诈骗

首先论文代写是一件错误的事情,更不用说论文代写的骗子也是满天下的!很多骗子看准了留学生的心理,设下骗局。有的是抄袭的,被发现之后被要求重写或者重修,最惨的因抄袭被退学。

有的是根本不给你论文,你都没有地方能够去申诉。一失足成千古恨,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同学们可千万别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7.为造车保

很多新移民次购买车辆,对于加拿大的汽车保险制度并不了解。有些骗子就伪造汽车保险,声称可以便宜卖给新移民车保,但其实所有文件都是假的。在真的出事之后才发现,汽车其实根本没有买保险。

另外,新移民在不小心出了车祸或吃了罚单后就瞬间慌了,有人会冒充律师,声称可以帮助新移民解决告票问题。而在交付了高额手续费后,才发现一切都是骗局。

提醒:在购买汽车保险时还要选择大公司,解决罚单时也要调查清楚律师的执业资格。

8.社交网站诈骗

微信朋友圈莫名其妙的链接慎点!填你的名字和生日给你测试2019的运气??别傻了!!算命也没有这么算的好嘛!他们这是在搜集你的信息。还有些犯罪分子会利用社交网站,对目标发出带有附件的一条链接。一旦受害人点开链接,就启动了一个程序,该程序会自动扫描你的电话号码、绑定账户等等信息。

9.私下换汇

这种是更加针对留学生们了。朋友圈里,微信群里,求换币的层出不穷。你把钱给出去能不能换回来真的不知道,同学们可千万不要轻易尝试这样的换币方式!换汇诈骗是很隐避的,它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年轻留学生易轻信周围人尤其是朋友圈中陌生人的心理。

10.利用介绍工作诈骗

有部分留学生到了加拿大之后,会选择勤学检工,而有些骗子就以为留学生介绍工作为由实施诈骗。歹徒利用介绍工作的手法来讹骗有两种:

种是讹骗个人身份及资料。当歹徒约见求职人士时,会要求事主填写一份详细的个人资料,其中包括个人资料、银行户口和信用卡资料。歹徒得到这些资料之后,便会制造假卡向商店及财务机构行骗。

另一种是当受害人与伪装中介公司职员面谈后,职员会要求受害人交出按金或手续费,但从没有为受害人真正去找工作,纯粹是一种讹骗金钱的手法,有些“中介公司”于骗取一定受害人数目之后,便会换离原本的地址,再以另一间公司名义在另一处地点“开张”。

提醒:无论在任何情况之下曾经向他人提供个人资料,应特别小心考虑对方将会如何使用自已的个人资料,如曾经向外人提供个人资料,要特别留意银行及信用卡的月结单,是否曾有大笔开支是自已从来没有用过,如有怀疑应与有关财务机构联络。

微信图片_20191205150101.jpg

分享到: